排序
麦克阿瑟自述如何改造日本
投降仪式结束六天后我才首次访问东京。占领期间,我将定居在美国大使馆,从横滨的新格兰德酒店至此不过22英里,然而这22英里却唯见大片焦黑的瓦砾和破败之象。 我把司令部设在东京商业区的第一...
林贤治:许知远:游牧式写作
自由这个字眼在我们的写作中很早就有了。它的出现不是作为一种思想或哲学,而是作为一种情绪和精神状态;它不但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美德。 ——〔墨西哥〕帕斯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家,许知远...
林贤治:人民是主权之源
1640-1688年的英国革命、1776年的美国革命和1789年的法国革命,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摧毁旧制度。为了证实反叛既定秩序的正当性,革命者有必要论证国家起源于契约,而政府单方面毁坏了契约...
林贤治:国家危机首先是政府危机
按照戈德斯通的说法,社会在三个必要性因素结合在一起时,革命才会发生。这三个因素是:旧国家出现危机,精英群体的主体部分与体制疏离,以及大众动员。 所谓国家危机,其实是政府危机、制度危...
林贤治:改革:革命的代替物还是催化剂?
人们舍弃温和的改革而选择流血的革命,甘愿付出极大的牺牲,此中必定有着深刻的原因。 贵族出身的阿克顿认为革命是可理解的,理由是国家的权力无限扩张,不但不受任何对民族或对人类的义务的约...
林贤治:从革命党到执政党
政党是组织中的组织。它是一个具有共同的政治意向或意识形态,以赢得国家权力为目的,并且有着正式“带卡”的成员资格的有组织的实体。革命型政党持反制度或反宪政的立场,与在体制内产生的宪政...
林贤治:组织即力量林贤治:
如果革命者孤身一人,没有群众,没有组织,将很难表现他的能量和价值,包括美德。组织的规模不一,革命组织可以是几个人的小组,可以是千万人的团体,如历史上出现过的俱乐部、公社、工会、农会...
林贤治:革命力量:农民?中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是以阶级论作基础的。在韦伯那里,除了与马克思一样认为存在社会阶级之外,还认为革命和其他的集体行动更多地来自身份阶层,以及特定的政治社团和政党之中。 把“身份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