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吴国光:人文社会研究中的价值关怀——韦伯、后全球化、与中国研究
【作者按】:本文是作者应神户大学王柯教授之邀,于日本中国现代史研究会2019年总会(2019年3月于大阪)上所发表的主旨讲演。 在「端传媒」厚爱予以刊发之际,作者首先要表达对于王柯教授的感谢...
郭罗基:忘年交——周培源和我——纪念周培源先生逝世30周年
周老培源于1993年11月24日仙逝,享年九十有一。 我远在海外,未能亲往吊唁,遥托北京的友人敬献花篮于灵前,缎带上书: 吾师吾友吾父周老培源千古纽约科学院院士郭罗基敬挽 周老和我,三种亲密...
徐贲:“群众口语化”的新八股
《北京青年报》一篇《多地民主生活会报告公布,被指逻辑措辞相似》的报道说,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都已经开过,从9至11月的近两个月来,全部259个单位中大部分已经召开...
徐贲:为什么在中国要选择“低危”职业
2013年7月25日的北京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工作简报(第3期)刊登著名科学家饶毅的励志报告《自然科学既“好玩”又“低危”》。自然科学的“低危”,想来是比较了某些其他知识...
徐贲:“愤怒”形成怎样的公众意见
前不久有一篇《研究:愤怒在微博上比任何情绪传播更快》的报道,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项研究。研究者收集了网上转贴的愤怒信息,发现其中大多数与中国的社会问题或中国与外国的外交问题有关...
徐贲:公共说理如何避免“越说越僵”徐贲:
十七世纪英国牧师和历史学家富勒(Thomas Fuller)说,“辩论从来不能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 二十世纪美国作家塔金顿(Booth Tarkington)更是说,“辩论会使人们更坚定地只是相信他们自...
徐贲:社会公德需要公民自尊徐贲:
《旅游法》国庆日正式实施,该法明确提出,旅游者应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但是,国庆假期仍然有不少关于游客素质差的报道,还有一些照片记录下违反公德的行为,如河南省新乡市京华园景区,小朋...
徐贲:我40年前的一位知青亡友
我这一辈中的许多人最难以割舍的就是对知青往事的回忆。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是性格、知识、价值观的形成期,这个时期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心理学家称这种记忆为“记忆隆起”(reminiscence bump)。...
徐贲:人文问题也是公共问题
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撰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讨论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的意义,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认为是给哲学、社会科学和人...
徐贲:“红卫兵”道歉是一种怎样的良心行为徐贲:
我们常听到“听从良心的召唤”的说法,也常有当年“文革”的红卫兵和造反派用这个说法来坚持对自己“文革”暴力行为的无怨无悔,似乎只要有了“良 心”,便可卸去对行为本身做出是非、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