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波斯亚述的阿迪亚波纳省[1],那时罗马帝国的军队侵入波斯帝国的国境,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战争,双方在边境上不断拉锯,战争持续了很多年,有很多家庭都由此破亡。
波斯帝国的万王之王是公义的法官,阿迪亚波纳的犹太教徒尽省民和犹太教诫命的义务,与信仰其他道路的人一起共同保卫波斯,这个公义的法庭,纷纷入伍进入波斯的军队,抗击罗马奴隶主的入侵,保护乡邻的平安。
有一户犹太教徒,家里几个儿子全部去当兵了,在一场战役后,从此都杳无音信,再也没有回来。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老两口看着身边的几个女儿,想留下大女儿在身边帮忙做农活照顾妹妹们,让刚成年的二女儿尽快嫁出去减轻家里的负担,于是便请人说媒,在周边的村庄寻找女婿。
有一户人家信仰另一个传统,正好长子到了年龄要讨老婆,看上了这户犹太教徒家的女儿,媒人说他们合适,老两口就让女儿嫁给他,于是两家的儿子女儿就依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了。
婚礼办得简单,因为两家人都没有太多钱,但也照顾到了两边的传统。婚后夫妇两人相敬如宾。
过了一年多,两家的父母就都在这兵荒马乱之中去世了,夫妇两人与双方的亲族一起安葬了父母,两个人根据双方家族的传统分别都继承到了田地。
丈夫的父母留下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都没有成年,长兄如父,夫妇二人就决定按照传统把妹妹弟弟都接来照顾一起生活,田地的数量少,因此前长期缺乏打理已至荒芜,又逢大旱,夫妇二人每日一起下田,星星还未落下就已起床准备,星星已经升起才回到家,早出晚归,辛苦耕作,勉强维持五个人的生活。
小姑子主动帮助兄嫂做事,学着兄嫂整理家务,这样夫妇二人每日早出晚归,就留小姑子看家照顾弟弟。妻子看小姑子小小年纪就这样懂事,十分心疼,每天回家以后也对小姑子照顾有加。一来二去,妻子感觉小姑子对自己的动作过分亲昵,妻子并没有多想,因这婚姻本是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能够照顾小孩子是在这婚姻中妻子为数不多发自内心感到快乐的事。
第二年,妻子这时已经怀了身孕,不能下田劳作,每日在家呆着做做纺织。波斯的军队在大旱中不幸接连失败,罗马的军队完全占领了这片地区,一家人都为此感到悲伤。但日子还要继续,看丈夫每日下田劳作,妻子就想起家传的陶罐手艺,请邻人帮忙卖出贴补家用,小姑子也忙前忙后,和嫂子一起学辨土、捡柴、打坯,每天挑起土和柴火,保护嫂子不让做一点重活。妻子一开始只是认为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怀孕身孕,但随着这段时间与小姑子两个人一起独处,妻子从小姑子的眼睛里渐渐感到一种不自在的。
感觉这样对不起丈夫,于是一天妻子对丈夫说自己月份大了,下田活动有好处,央求丈夫和他一起去地里劳作。于是这天早上妻子草草做好了妹妹弟弟的饭,夫妇两人带上一点烤饼用的面,就匆匆下地劳作了。
到了太阳正当头的时候,夫妇二人耕作间隙躲在田边阴凉处准备烤饼吃,这时一队罗马士兵从前线沿路败退下来,正经过这里,就向夫妇二人要水和吃的,夫妇二人看他们丢盔弃甲,都受了伤,非常可怜,于是就让他们坐下休息打来水来,还把自己的饼也让给他们吃。
没想到罗马士兵吃喝了以后,恢复了体力,竟然要对妻子行不轨。
丈夫急忙起来保护妻子,被罗马士兵围上来接连数矛挑倒在地上,将他手里农具也抢了去,这群罗马兵竟对丈夫后庭行了不轨,随后残忍的将丈夫打死了。
罗马兵又以长矛猛戳目睹了这惨剧的妻子,她当场昏过去,血流不止,罗马士兵认为她已经死了,就把两具尸体扔在沟里扬长而去。
看见一队衣衫不整却耀武扬威的罗马兵经过,势单力薄的路人怕惹上麻烦,都不敢阻拦,路过沟边又看到这骇人的一幕,都觉得晦气,便匆匆离开。
太阳落山了很久以后,兄嫂二人还没有回到家,小姑子突然有不祥的感觉,叫上弟弟一起,沿着她之前晌午给兄嫂送饭的路寻找,在田边找了很长时间,最终在沟里看到这悲伤的一幕。
小姑子哭着分别抱起哥哥和嫂子,突然发现嫂子似乎还有一丝气息,小姑子不知道哪来的力气,叫弟弟帮忙把嫂子托到自己背上,又叫弟弟赶紧去喊医生,然后就一个人背着嫂子一路跑回了家。
医生半夜到了家里,赶紧给妻子开了药,小姑子彻夜在床边照料。到了第二天,妻子的情况略有缓和,医生又帮她娩出了腹中已经死去的儿子。
小姑子每日在床边照料,经过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妻子的伤口愈合了,医生说她已经完全好了。
然而妻子的状况并没有好起来,她躺在床上站不起来,吃饭也成问题。到了半夜小姑子出去哄着弟弟睡下的时候,她就在想,都是自己的错,如果那天没有求丈夫带自己下田去,没有自己这个累赘,丈夫一个人或许就可以及时从罗马兵手里脱身,自己的儿子也不会死了。想到这里妻子就觉得眼前昏暗浑身无力,就要这样去了。
小姑子看到嫂子已经逐渐好起来的身体,突然又急转直下,一天不如一天,心急如焚,她先是央求医生再想想办法,然后有一天晚上,她拉起嫂子的手说:“不要放弃啊,你的诫命不允许你放弃任何人的生命的”,然后哭着又说,“不要丢下我们,我和弟弟三个都未成年,无依无靠,如果你走了,我和弟弟也不会活太久了。”然后小姑子就出去哄弟弟睡下了。
小姑子走后,嫂子半夜躺在床上,也留下了眼泪,想到自己竟然要放弃自己的生命,不仅自己一走了之,还要再害了小姑子姐弟三条性命,自己一定不能死,一定要活下去,不知怎么,她突然就坐了起来。
第二天妻子就能下地活动了,她要求自己按时吃东西,食欲也逐渐好起来。妻子知道当时三个孩子只能和一个愿意帮忙的邻居把哥哥草草掩埋,就想尽快给丈夫正式下葬的仪式[2],这时候关于夫妇二人和罗马士兵的事,流言早已经传开,各种说法都有,双方亲族都觉得晦气,仍然没有人来参加葬礼。小姑子搀扶着嫂子为哥哥的葬礼忙碌了一周,两个人就守在哥哥凄凉的墓前,星辰上来的时候就靠在一起睡着了,直到弟弟把她们找回去。
在家里积蓄和存粮都耗光之前,妻子已经拖着刚痊愈是身体下田干活了。小姑子也继续跑前跑后的给嫂子帮忙,白天也一起下田干活。
到了第二年,小姑子就成年了,弟弟也长大了些可以看家了,小姑子每天和嫂子一起下田干活,星星还未落下就已出发,星星已经升起才回到家,晚上回来两个人一起照顾两个弟弟。农闲的时候,妻子把家传的做陶罐和修理农具的手艺也都教给小姑子。
一天一天日子逐渐过去,她们每日努力劳作汗水滴在大地上,又守时节休息让神在大地的力量运动在田里,田地随着按时耕作休耕,越来越肥沃,出产一年比一年多,周围的邻居看到她们的工作,也逐渐开始找嫂子和小姑子帮忙维修农具和定做陶罐。日日生活在一起,一起守安息日,小姑子跟着嫂子皈依了犹太教,两个人带着弟弟,日子充实而幸福。
又过了两年,一天,妻子和小姑子正在田里耕作。田对面的村庄,正有一队罗马兵丢盔弃甲沿着路撤下来,走到这里看到村庄,开始挨家挨户敲门,纵兵抢劫村里各人家。小姑子耕田中,抬头看到罗马兵正堵在路对面的人家门口,殴打这一家人,有个年纪大的罗马兵看这家孩子快被打死了,拦住其他人想把人扶起来,也被周围的罗马兵打了一下倒在地上。
小姑子回忆起哥哥的仇,抄起农具就向这边奔来,直接就向罗马兵头上打去,嫂子抬头看见小姑子跑过去,也急忙拿着农具追过去。
周围田里的人目睹两个女孩子举起农具向罗马兵冲过去,也纷纷拿起农具赶来,罗马士兵快速把小姑子和嫂子以及赶来的人一个个打翻在地,打的他们都受了伤,地上一片血花,然而更多的人赶过来,把罗马兵团团围住,小姑子撑着农具站起来继续向罗马兵打去,罗马兵在众人合力之下逐渐抵挡不住,都受了重伤,其中几个打开一条缺口慌忙上路逃窜而去,另几个人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被众人仍在路边任其生灭。
众人相互检查一下,都是些皮肉伤,草草包扎一下就散去了,只有嫂子担心小姑子脸上口子会留下疤痕,赶紧去找草药。
小姑子坐着路边,看到头发全白的罗马兵呻吟着向她讨水喝,小姑子想起来这个罗马兵是刚才阻止其他人行恶之人,于是便给老人端来水,又把嫂子给自己烤的饼拿给老人吃。
老人吃着饼,留下了眼泪,说这饼让自己回忆起家中妻子烤的饼了,老人回忆家住在海的北边,日子过得很辛苦,为了搬进罗马人的城市,加入了罗马军队四处征讨,没想到几十年再也没能回家,不知道家中妻儿如今怎么样了。说完,老人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闭上眼睛死了。
第二天,天刚亮,一队全副武装的罗马兵就来这片村里报复了,他们把人一个个从家里拖出来打死,洗劫然后放火烧民房。罗马兵向这家人所在的村走过来,小姑子听见声音,赶紧拉着嫂子叫弟弟起床快走。
就在这时,波斯军队的战线已经推进到了村外,骑兵和步兵集结在高地,看到罗马兵的位置就快速冲杀过来,一顿冲击就把罗马兵打的七零八落,就这样,正午太阳升到头顶照耀大地之时,这里就已经回到了波斯万王之王公义的法庭之下。
嫂子和小姑子带着弟弟从家里跑出来没多长时间,看见一位波斯骑兵和罗马兵交手时腿上中了一枪,随后支撑不住从马上跌落在地上,嫂子和小姑子也顾不得战场危险,赶紧冲过去扶起骑兵就往回家走。这位骑兵及时包扎上药,捡回了一条命,为了报答,骑兵跑了很远嫂子和小姑子兵荒马乱中不敢走的路,到镇上市集为她们买来新种子。
就这样,战争远离这里有一年了,嫂子和小姑子两个人在战争中受的伤都痊愈了,土地的收成越来越好,邻里和她们相互帮忙,嫂子和小姑子带着弟弟,一家人生活殷实起来,不仅吃穿不愁,还攒下了积蓄。
这年,逾越节过去了一段时间,就在一天太阳刚落下的时候,嫂子和小姑子从田里刚回到家,就有人来敲门。
打开门一看,是两家的亲族人,带着不少礼物来了,嫂子和小姑子看见是亲族,赶紧把人迎进来,给大家做饭,两家的亲族也就直接落座吃起来,一边吃饭,一边说,已经有媒人给嫂子和小姑子两人都说好了媒,分别给两人约好了婚姻,天亮以后就要把嫂子带走重新嫁到远方的村里去,然后小姑子的婚姻也已经订好,过两天也要出嫁了,小姑子听了立刻就与两边亲族吵起来,嫂子也表示不同意这个安排,在小姑子扯了吃饭的铺布以后,两家亲族里身强力壮的人把嫂子和小姑子分别架起来,分别关在了屋里,然后两家亲族讨论起按照约定来自两家的地重新分给两家,积蓄也由两家亲族平分了。
到了第二天中午,两家亲族把嫂子和小姑子分别从屋里架出来,来到房门外准备两家相互道别一下,然后就各自把人带走上路。这时小姑子突然用腿和头狠狠的顶了抓着她的人,挣脱出来,乘着两家亲族没有反应过来,小姑子冲过来,手直接重重地拍在拉着嫂子的人手背上,打的这人一惊,顿时松开了手。小姑子一边喊弟弟们也躲起来,一边拉起嫂子跑起来。
来到这里的两家亲族不熟悉屋子周围的地形,小姑子拉着嫂子快速穿过巷子,尝试甩开追过来的人。
眼看追过来的人越追越近了,小姑子想从村里道边熟悉的地方捡一件农具或棒子防身,她拉着嫂子快速往前跑,眼睛同时瞄准了路边放着的夜里下田用的火把,火把上有她自己亲手修过的铁箍,还有沾油的布头,使劲打在石头上就能点燃。
身后的人紧追不舍,小姑子匆匆抄起火把,举到眼前一看,手里拿的却是嫂子前几天为七七节而盘绕扎起来放在这里的一把谷穗[3]。
清晨的露水盈满了路边荆棘丛中盛开着的火红色的百合花[4],这露水蒸发到天上,就在后面追的人马上就要抓住她们衣服的那一瞬间,小姑子看到了手里的谷穗,突然天降大雨,大地上白茫茫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两个人就在这白茫茫一片中向前跑,很快雨就停了,两人发现跑到了村口,原来的小溪,已经变成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
后面追的人发现了她们,马上又追过来,越来越近,眼看就要抓住她们,小姑子拉着嫂子,踏进了这条大河里。两边的亲族看着这汹涌的河水,都不敢追下去。
两个人手拉着手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汹涌的波涛把她们的草鞋都冲掉了,她们就把手搭在对方肩上,互相搀扶着艰难前进,激流夹杂着碎石,打在她们的脚背上,划伤她们,每一脚踩下去,河底又都有尖利的石头刺穿她们的脚底。
她们艰难的一步步向前走着,当走过了河的中线的时候,前面突然出现了一片浅滩,在闪闪的波光中托起她们踏上了对岸。
过了河,她们一刻不敢停留,继续向前跑着。
阳光慢慢消失在山的后头,漫天星星升上来。
她们又冷又累,看到前面有一座小会堂闪着亮光,人们在里面祷告。于是她们也走进了会堂里,悄悄坐在后面的位置祈祷。
透过走廊边虚掩着的门,可以看到这时有三位学者从东方来,正在小会堂的图书馆里讨论诫命。
其中一位是阿迪亚波纳本地人拉比雅各布,他在战争中参加了战斗,战争结束后,他前往泰西封研学了一年,并邀请另两位学者从泰西封一起回到阿迪亚波纳研学;另一位是来自波斯王室的拉比亚哈,他年轻时皈依了犹太教,后来在泰西封研学,并在万王之王的任命下领导军队参加了解放阿迪亚波纳的战役;还有一位是居住在泰西封附近小镇里研学的拉比纳赫曼,他的祖父来自叙利亚,也是著名的犹太教学者。
听到三位学者激烈的讨论,小姑子壮着胆子,拉起嫂子推开门走进了图书馆。
三位学者看到她们衣衫褴褛的走进来,脚上还受着伤,便询问是怎么回事。她们就将事情原委都讲给了三位学者。
三位学者听完就激烈的讨论起来,他们引用从《密释经》到《革玛经》到诸密德罗什注到耶路撒冷塔木德的历代文献,严格一步一步按文献的时间,一步步顺序引证,又用结合各自遇到的实际例子证明,最终得出了各自的观点。
拉比纳赫曼引用从《密释经》到《革玛经》到诸密德罗什注到耶路撒冷塔木德的历代文献,一步步顺序引证,得出结论:他认为不应该拆散嫂子小姑子和弟弟组成的这个小家庭,在家庭内所有人都不同意分开,没有人主动提出分离,也没有相互伤害的情况下,家庭外强行介入拆散任何家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道德的。故而这种拆散小家庭对诫命的违反,要优先于关于亲族关系的诫命,但是不同诫命之间各有各的因果业报,不能相抵,并不会导致关于亲族关系的诫命不成立。对于双方亲族的做法,拉比纳赫曼也难以得出应对方式,感到无可奈何。
拉比亚哈也引用从《密释经》到《革玛经》到诸密德罗什注到耶路撒冷塔木德的历代文献,一步步顺序引证,得出结论:他认为因为涉及双方亲族不同信仰的道路传统,单纯考虑犹太教诫命并不能得出结论。在两个道路中都强调亲族间的关系。面对双方亲族的要求,与双方亲族对抗的情况可能产生更多问题。不如同意双方亲族的安排,或许是最不坏的一个情况了。
拉比雅各布引用从《密释经》到《革玛经》到诸密德罗什注到耶路撒冷塔木德的历代文献,一步步顺序引证,得出结论:他如果妻子和小姑子两人在不同意亲族的安排的情况下假意迎奉委曲求全,这种不道德的起心动念产生了行为,这种行为就会使她们首先违反了更优先的诫命,其次也并不算是持守了相关的诫命。并且关于亲族之间的具体关系并不都是诫命的内容,也包括一些习俗约定,在绝对道德的前提下也应该考虑当事人双方是否有一方先违反约定导致约定不成立的问题。
随后拉比雅各布又论述道:根据犹太教的学者传统,符合诺亚七律的道路都是与上主的立约,都是引导人与上主相连回归上主的诫命道路,故而应该同时考虑两条道路的诫命。在犹太教《诫命书》的利未记和民数记中,记载了一个古老的诫命诠释,如果有妻子的丈夫去世,成为寡妇,丈夫未婚的弟弟应该娶嫂子,并养大兄长的孩子,如果兄长没有孩子就把自己和嫂子的一个孩子做为兄长的孩子,为兄长延续香火;如果丈夫没有弟弟,丈夫的妹妹也可以娶嫂子,并养大兄长的孩子,为兄长延续香火。这些都在《诫命书》的利未记和民数记中有记载,并且还是当时整个两河地区和埃及地区广泛存在的习俗,但是随着时间发展,后世文献并没有引用这部分段落并发展诠释,故而犹太教此时已经不再采纳这种解释。但是据拉比雅各布对小姑子亲族所在的信仰道路的学习了解,小姑子亲族所在的信仰道路也是一条符合诺亚七律的道路,并且这条道路的习俗中仍然保留有去世丈夫的弟弟或妹妹可以娶嫂子的传统。
听拉比们各自阐述到这里,小姑子说道:这样来说,我可以娶我的嫂子吗?
拉比雅各布回答到:据我所知,根据你所来自的道路的传统,是这样的。
随后拉比雅各布问询问两人中的嫂子:我为你丈夫去世的事情难过,从你丈夫去世,一直到昨天你娘家亲族找上门来,你娘家亲族在这之间从来没有看过你以及你丈夫妹妹弟弟们吗?
嫂子回答到:我从来没见到他们来过,一想起这几年,我现在还仍然感到悲伤而又气愤。
拉比雅各布论述道:根据犹太教的传统习惯,亲族有义务照顾嫁出去的女性和她的所有孩子,虽然你的孩子去世了,但是你丈夫的妹妹弟弟成年之前也仍然算是你的养子,你的亲族对你和你的孩子几年间都不闻不问,没有尽到亲族义务,你完全可以宣布自己已经与亲族没有关系,恩断义绝,不必再遵循亲族的安排。
拉比雅各布又问询问两人中的小姑子:我为你哥哥去世的事情难过,从你哥哥去世,一直到昨天你家亲族找上门来,你家亲族在这之间有没有来找过你和弟弟们?
小姑子回答到:从来没有过。
拉比雅各布论述道:根据你所来自的道路的传统,你和你哥哥亲族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找过你和你的弟弟们,即使有战争兵荒马乱等原因所致,也相对于事实上你这个家庭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只有你和弟弟组成,你完全可以宣布你作为家里年龄最大唯一成年的人,成为这个家庭的家主,以家主的身份,宣布同意你自己替代哥哥迎嫂子。
这时小姑子想到一个问题,于是问道:但是我已经皈依了犹太教,这样按照我家亲族的传统,是否合适呢。
三位拉比共同解释道:根据犹太教的传统,不同的诺亚七律道路之间互不干扰,可以同时信仰,也应该同时信仰,皈依犹太教的人在持守犹太教诫命的同时,应该在保持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继续持守所来自的诺亚七律道路的诫命,就像已经是犹太教徒的人也可以皈依别的诺亚七律道路,并在保持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同时持守两条道路的诫命。并且,一个人持守过诫命,都会在这个人的轨迹上留下业报,同时也会在这个人的记忆中留下实际的回忆,一个人即使选择完全放弃一个诫命道路,这个诫命道路仍然会给这个人留下记忆在这个人的轨迹上产生影响,所以曾经信仰过犹太教的人即使加入了一个独救论的宗教,完全抛弃犹太教,但犹太教的影响也仍然会继续伴随他一生;而对于皈依犹太教的人,其所来自的道路也仍然会继续伴随他一生。
拉比雅各布说道:综合我们几位学者的论述,你完全可以,也应该按照你所来自的传统。
随后拉比雅各布又说:现在就要看你们两个人的意愿了,如果你们两个现在就作出一个宣誓,我们就一起为你们做一个见证,今天就为你们举办婚礼;如果你们同意你们亲族的安排,那我们就帮你们劝说亲族,约束他们的行为,保证你们两个的安全。
这时小姑子和嫂子的眼睛都亮了起来,映出光明,她们马上异口同声地回复道:我们当然愿意,现在就做宣誓吧。
拉比亚哈说道:不仅我们三个人作为见证,而且整个会堂所有人应该一起见证。
拉比雅各布说:等她们宣布完,我们就立即找人准备婚礼。
拉比纳赫曼则说:那么我连夜就先去一趟城里的大会堂,告诉他们明天我们三个应邀去城里大会堂讲学的同时,要在大会堂门口的广场上见证一场婚礼。
于是经过拉比简短向会众介绍情况,在众人的见证下,嫂子宣布自己不需要同意亲族的安排,小姑子则宣布自己作为家主代替哥哥迎娶嫂子。
随后拉比雅各布带着会众,来到周边犹太教徒为主的村庄挨户敲门,向村民告知原委,让村民自己选择是否一起帮忙准备婚礼,很多户村民了解了情况以后,都出来帮忙随份子,他们找来布条和药物,帮小姑子和嫂子包扎好脚上的伤口,又裁剪珍藏的红蓝彩布按照两个信仰的婚礼习俗装饰在农具上,有人又向周边其他犹太教和信仰别的道路为主的村落去,把这件事奔走相告,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按照两条道路的传统分别给小姑子和嫂子找来婚服。
拉比亚哈则找到自己作为将军时的旧部下,让他帮忙一起准备。
河水映照着漫天的星辰,忽然一团橘色金色的光从河水里涌出来,那是河水映照的初升的太阳。小姑子穿上众人找来的衣服,那是她所来自的道路里婚礼男方女性穿的衣服,加上来自她所来自的道路和犹太教两条道路里新郎的流苏配饰,以及她哥哥结婚时佩戴过的公用新郎配剑和金牌,走着她身后面十几个人高举起装饰了红蓝彩布的农具,迎亲的队伍就沿着那条昨天新生的宽阔大河边上缓缓行进。
两边的亲族都是得到了消息,但看到迎亲队伍人数不少,有想起昨天的事情心有余悸,都不敢来捣乱。
就这样,迎亲队伍沿着大河缓缓走到了城里,拉比亚哈和他的旧部下早已带着另一些村民护送嫂子在这里迎接。
人们听到消息赶来城里参加这场婚礼,人群越聚越多,盛大的婚礼仪式就在众人见证下在大会堂门前的广场举行了。
随着婚礼仪式礼毕,人群跳起欢乐的舞蹈,把这对新人高高的举起,她们在众人的见证下紧紧抱在一起。
两边的亲族也都有人赶到了广场上,也一起见证了这场婚礼,看了婚礼的整个过程,在婚礼结束时他们也都承认了她们的婚姻关系,随后悄悄的离开了。
后来,她们把弟弟们抚养成人,然后把土地平分为三份给自己和弟弟们各自耕作,弟弟们都成了婚,子女成群生养众多,也给她们过继了孩子。她们幸福的生活着,直到波斯和罗马之间战争的阴霾再次来到这个村庄,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故事里的小姑子和嫂子没有留下名字,也有人说嫂子叫玛伊姆(Mayim),小姑子叫米诺拉(Menura)。也有人说实际上那一天她们已经被汹涌的河水卷走了,上主整理了她们的记忆,准备把其中美好的部分回归到上主的时候,天使发现她们生前还留有遗憾,拦住了这些记忆,于是上主把她们变为天使,轮回复临回到人间,完成点化三位拉比的任务。真实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或许就只有上主和天使知道了。
注[1]:阿迪亚波纳,位于亚述故地,在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受到马其顿希腊入关时曾是最坚持抵抗希腊入侵的地区之一,与迦南地区亚兰语的哈斯蒙尼王朝类似,亚述本地亚兰语群体在反抗希腊化的过程中建立了亚兰语的阿迪亚波纳王国,阿迪亚波纳王国的王室在公元1世纪皈依了犹太教,使阿迪亚波纳成为了一个亚兰语犹太教徒占多数的地区,同时也兼容本地各传统宗教,并帮助迦南的犹太教徒反抗罗马的入侵统治,后来随着帕提亚人崛起、驱除希腊复兴了波斯帝国,阿迪亚波纳王国也并入成为了波斯帝国的一个省,由地方选出后获得波斯万王之王任命的总督治理,王室则被迁往泰西封,成为了波斯帝国的中级贵族。其临近的奥斯若恩王国,王室为纳巴泰阿拉伯人,成为了第一个信仰基教的王室,臣民则大多为犹太教等各本地宗教的亚兰语群体,后期类似于希律王朝,长期作为罗马帝国的仆从国,后最终在公园4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改由罗马将军作为总督进行军事统治,其与阿迪亚波纳王国的边界成为罗马与波斯长期争夺的前线。
注[2]:在犹太教传统中,悼念亲人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年。灵魂在人去世那一刻会跟随神一起回忆所以记忆,洗清恶的记忆,留下善的记忆回到神。这个过程在灵魂本身既是一瞬间也是无限的时间,而在外部的人来看是一个月到一年不等,只有至恶的灵魂才会到一年时还没有洗清恶的记忆。
注[3]:七七节,于逾越节后的第50天,七七节在节日中是特殊的
注[4]:犹太教卡巴拉(Kabbalah)神学圣作《光明之书》(Zohar)中说:蔷薇百合(Shoshanim)强壮的五个花瓣围绕成一个杯子,每个生命体都是上主的蔷薇百合(Shoshanim)圣杯,盛装着上主的话语,带着众生的记忆回归于上主。12个蔷薇百合(Shoshanim)圣杯环绕,其力量就足以守护一颗星球。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义者,只要他发现时刻努力消除障业,通过内在的上主的火花保持与上主的链接,义者说出的话语就是上主的话语,因为Ta们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回到上主那里,成为记忆保留下来,作为诸世界再创造的原料。少女的帽子顶上必须要留一个孔,因为每个女人都是上主的壳子,是上主显现(舍姬娜,Shekhinah)的标志,要时刻保持与上主的连接。整个宇宙都是上主的花园,与主对话,与永恒的创造过程对话,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故事正文后的闲谈:
整个故事很多方面都体现了犹太教的哲学、伦理观念和寓言故事的风格:比如诺亚七律道路共同引导人回归上主的宗教观念;比如善恶不能相抵、每个起心动念行为各有业报、支持道德主义反对功利主义的伦理观念;比如火红的百合花、五旬节的谷穗、复临人间成为天使等寓言故事风格。
【回答备份】犹太哲学中对伦理学的理解80 赞同 · 3 评论文章
【回答备份】犹太哲学如何理解生命与死亡107 赞同 · 8 评论文章
还有拉比学者犹太教在中世纪早期已经形成的关于国家和社会契约的观念及对相关诫命的解释,要求每一个犹太教徒要主动支持居住地公义的法庭,热爱自己出生和居住的祖国,支持这里公义的法庭,反对将政权作为统治者私产、反对由特定的宗教性组织实行政教合一。
这里想在专门谈论的是拉比学者犹太教对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在这套-传承之下表现出的对家庭伦理等问题的思考方式。
文中已经展示了一部分拉比学者犹太教关于家庭伦理的态度,包括个人与家族应该具有的双向义务,一部分家庭成员不履行相应的家族义务,家族成员可以在宗教层面宣布不再与其具有家族关系;父母两系家族对家族中男女都应该具有相应的家族义务,不提倡家庭义务在父母两系之间做出区别;强调女性去学校接受教育以及日常外出参与耕作劳动或手工业劳动是教育好孩子、使孩子能够传承文化和技术的必要条件,好的母亲应该接受教育并外出工作同时生养孩子;强调男女都有陪伴自己的孩子以及兄弟姐妹的孩子的义务,并且男女都应该积极维护自己以陪伴自己的孩子以及兄弟姐妹的孩子为目的休假的权利。
另外,一些引起广泛热议的细节包括2-8世纪塔木德文本中对女同性恋婚姻的认为其符合诫命的正面论述要明显多于认为其不符合诫命的负面论述,并且对跨性别者也进行了描述,讨论了不同跨性别者在其所对应的情况下如何持守诫命:
这种讨论并不是在整个中世纪在所有地区所有文化的犹太教中完全一致的,例如10世纪伊比利亚的迈蒙尼德等多位塞法迪拉比们就在其著作里对于女同性恋以及变性药物和手术都给出了明显负面的评价在,而在同一时期的也门系、布哈拉系以及后来的哈西德系传统中,又平行的对于女同性恋婚姻及变性给出更多的正面评价。
在基督教等宗教强势文化的影响之下,这些讨论被直接认为是“进步”的、“反传统”的但是社会文化传统并不是只有基督教逻辑下的一种文化模式。例如,秘鲁的克丘亚原住民议员在演讲中说说过:在西班牙天主教徒到来之前,安第斯地区具有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度,在神话一对夫妇共同产生了人类,父母两系对一个人同等重要,一个人必须定期为父母两系的祖先进行同等的纪念,男女穿着的衣服样式由其负责的工作而不是性别来决定,男女祭司总是穿着相同款式的衣服、男女战士总是穿着相同款式的衣服、男女耕作总是穿着相同款式的衣服,在西班牙天主教徒到来之前,并不存在大男子主义对男女双方都做出的特殊要求;跨性别者也仅仅需要解决身体的问题,而不需要专门考虑社会性别身份的改变。
从拉比学者犹太教对文化传统的传承的角度来分析,就能理解,2-8世纪塔木德文本中女同性恋婚姻和跨性别者进行的这些讨论,恰恰与“反传统”的做法完全相反,其正是为了强化传统的传承。
犹太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一神教,但相对于后来基督教及其衍生出的伊斯兰教等宗教,犹太教广泛保留多种文化的记录,并且追求文化整体的连续性。
犹太教认为所有符合诺亚七律的宗教都和犹太教一样是引导人回归神的道路,符合诺亚七律的宗教和犹太教并行不悖,并且可以同时信仰。不认可基督教中那种“只有信仰一种宗教才能获得救赎”和“某一个历史时期高于整个历史并可以直接替代全部历史”的观念。
犹太教追求文化的连续性,对古文化元素一定要追根溯源,明确其原始版本和历史上连续的传承,并考虑这些文化在现代活动的现实意义,而不是删减并演化为基督教中刻板的信条。因此犹太教中保留了丰富的文化记录,例如,犹太教仍然在使用继承自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迦南字母和希伯来-亚兰字母的原始版本,而对于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以及东欧文化,在这些地区的犹太教中也保留了受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影响之前较为古老的原生版本。
从对传统传承的理解来看,犹太教在文化发展的层面可以认为具有一种保守的经验主义的特征。
犹太教对文化发展的观念在具有经验主义的特征同时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纯理性主义层面的概念,毕竟犹太教目前已知宗教中最早阐述一神论的哲学基础的宗教哲学一神论倾向于认为所有存在都可以追溯到唯一的原因,这种哲学一神论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物理主义方法论的一个强承诺的本体论版本(物理主义倾向于认为所有对象都能够通过一系列连续的理论模型来描述,并且那些拒绝与其他理论模型相互隔离的神秘主义解释)。
【回答备份】哲学上一神论与物理主义的关系156 赞同 · 23 评论文章
基于这种哲学一神论,犹太教在本体论层面认为所有的事件、过程根本上都追溯到神,神作为连续核心过程,把一切宇宙的所有的事件、过程连接起来,没有两个完全不相互关联事件,也没有两个独立发生关联而与其他事件都完全无关的事件。
然而犹太教纯理性主义的讨论仅到此为止,随后关于诫命等问题的讨论则都是经验主义的。
而这种哲学层面的一元论+对经验传承的认可,投射到对文化的认识中,形成一种非文化独一论又非文化相对主义的观念,即认为犹太教内的诫命文化传统并非孤立的文化传统,并不具有某种唯一性,其他宗教/文化的诫命/传统都是与犹太教平行且必然相互关联的传统。同时犹太教的概念逻辑也不支持绝对的相对主义,认为不同这些传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借鉴的,并不存在一种绝对的差异。基于此,犹太教不支持基于标签的绝对的二分式划分,不论这种划分的起心是基于“二元对立”的观念、还是“为了照顾弱势传统”。
在这种形式下,犹太教维持了哲学层面的一神论和行为层面的传统主义、经验主义,保持了对传统的平行的连续的传承,重视文献记录和前后解释沿时间线的关联性,重视对同一时期不同解释的多重记录,在适应时代条件变化的同时保持传统整体的连续性。
而在那些强调信条、组织等层面的排他性的独救论宗教中,强调了一种形式上的一神论,然而在哲学和实际层面却都产生了非一元论的结构,其实际上无法解释那些“不能得救”传统的存在与“全知全能全善”的神之间的关联,并且在这条模式下无法形成文化上对传统连续的传承,其适应时代条件变化也表现为通过突兀的“启示”/“教令”来废止旧的信条推行新的信条。这种模式与原教旨主义也是高度相关的,原教旨主义并不是真正的直接拷贝一套旧的传统的截面,相反,原教旨主义实际的表现往往是通过对旧的信条断章取义的方式选择性的新造一套信条,并宣布这组信条就等于某种更早的古信条。这种原教旨主义实际上和现代的疏离性以及后现代现象是一体两面,因为原教旨主义思维模式只能在“极端严防死守式的信条主义”和“完全失去秩序推倒重来”之间反复横跳陷入恶性循环。
这里再回到之前对2-8世纪塔木德文本中女同性恋婚姻和跨性别者论述内容的分析。
实际上了解了上述犹太教整体对传统的传承继承的模式,以及拉比学者犹太教对这套传承的继承发展,我们就可以理解,拉比学者犹太教作出这些讨论的底层核心逻辑正是为了守护犹太教诫命传统和传统的家庭价值观。
其中关键的点在于,犹太教承认非宗教的客观的事实、以及其他文化传统的存在,都不是纯宗教文化思想的层面所能影响的,即同性恋的情感现象独立于犹太教传统而客观存在、跨性别者的生理现象独立于犹太教传统而客观存在、不一定与同性恋相关但同姓婚姻的传统在独立于犹太教在别的文化传统也客观存,而在这些现象又与犹太教存在必然联系,即使不承认这些现象,这些现象仍然会对犹太教产生影响,比如主动进行讨论并做出基于犹太教文化传统的解释。
那么同性恋、同性婚姻、跨性别者情况下如何维持犹太教的诫命传统和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就成为诫命讨论时需要详细探讨而不是简单进行负面评价或予以回避的问题。
基于犹太教诫命传统,2-8世纪塔木德文本做出几组判断:关于同性性行为:成为犹太教徒需要持守不能鸡奸的诫命,男同性恋如果不能维持犹太教的诫命而进行鸡奸行为,可以选择不信仰犹太教并继续信仰别的七律宗教;女同性恋性行为没有违反诫命,对信仰犹太教没有影响。关于跨性别者:跨性别者可以改变外表生理性征,并持守其内在性别对应的诫命,同时需要继续持守其出生时外表生理性征性别的诫命,具体方案可以在参考之前的链接,例如:MtF在外表变为女性以后仍然需要守与顺性别男性相同的戒律为同时补充一些与顺性别女性相同的戒律,例如不能和男性发生鸡奸;FtM需要守与顺性别男性相同的戒律,例如不能和男性发生鸡奸;FtX在某些方面男性化的同时在戒律方面只需要守与顺性别女性相同的戒律。
而基于家庭伦理,2-8世纪塔木德文本做出几组判断:关于同性性行为:婚后与非结婚对象发生同性性行为,与发生异性性行为一样,都是通奸行为。关于同性婚姻:允许女性同性婚姻,但一样需要婚约、媒人,或直接来自于由女性来继承家族内男性与其她女性的婚约。关于跨性别者:因为男性性别比较突现,所以出生时外表生理性征性别为男性者或变为外表生理性征性别为男性者,在家庭生活中,都需要承担与顺性别男性相同的位置,例如:MtF在外表变为女性以后仍然只能与女性结婚;FtM在外表变为男性以后只能与女性结婚,如果之前与男性结婚则需要对结婚对象给予赔偿;FtX可以与男性或女性结婚。
这些讨论基于两个连续的核心传统,一方面是维持与犹太教传统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则是维持家庭传统的稳定性,同性恋和跨性别者通过这种方式维持保持在传统家庭形式中,承担在婚姻和家族中的义务,而不是人为的成为对立角色干扰传统家庭伦理的稳定。同时女性同性婚姻从家族内男性亲属继承可以进一步维持传统家庭形式,保证男性意外死亡等情况下继续维持家族关系,鼓励抚养亡者子女。
在别的一些宗教背景的极右裔看来这种形式就好像不符合其对家庭观念“如何算是保守”的概念。
但是从犹太教的思路来理解,就能理解这个路径的保守特点了,而这种保守最大程度上守护的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价值观,而不是以不可变更的教条为核心的价值观。
而这些别的一些宗教文化背景则在”原教旨主义“的思维模式下,要么全面推翻之前的信条重建一套信条然后在遇到新的挑战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要么只能只能坚持传统的不可变性。
在基督教等别的一些宗教文化背景下无法理解犹太教的传统模式,同时有看到犹太教传统在应对现代社会的一些挑战时能够更好的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同时保持传统,而这些宗教文化之下又出现维持传统和适应现代社会不能两全的情况,于是一些极右翼开始传播阴谋论的观点来自我解释,认定“犹太教能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同时保持传统,一定是基于犹太教进行某种阴谋操作使现代社会的某种模式有利于犹太教”。
如果去了解犹太教认知传统的逻辑,他们或许可以获得摆脱原教旨困境的启发,然而在这种模式下他们只能困在独救论的模式之下靠阴谋论来麻醉自己。
当然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基于历史统计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话,也可以为犹太教出现这样的特点在犹太教本身的内在逻辑之外的环境因素影响给出描述。
拉比犹太教本身产生于哈斯蒙尼王朝时期平民阶层对政教合一贵族阶层的反抗。
拉比犹太教的起源,自称是继承自摩西时期的大公会议,实际上是哈斯蒙尼王朝时期才兴起的一股力量。
先要说到波斯帝国控制了巴比伦和黎凡特以后,居鲁士大帝任命了一名信仰犹太教的宰相,后来被他所说服,虽然本人没有皈依犹太教,但亲自主持重建了耶路撒冷圣殿,恢复了祭司犹太教,并许以自治,同时使一部分波斯贵族皈依了犹太教。
后来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其去世后,波斯和黎凡特都被希腊化诸国控制。虽然迦南也被希腊化了,但这时祭司中出了几个反抗希腊奴隶制的人,招募民兵赶跑了亲近希腊化诸国的祭司,自称还是波斯之臣,建立了反对奴隶制度的哈斯蒙尼王朝。由于建立者就是祭司,哈斯蒙尼王朝成为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一些学者(拉比)们不屑于国王和祭司的权威,从向城市市民教授神学和自然哲学开始,以传承文献为基础揭露哈斯蒙尼王朝篡改经文将王朝的建立神话为“寓言中的弥赛亚降临”的行为,逐渐建立了“文士”力量,并积极向迦太基和波斯传教。
哈斯蒙尼王朝王位被国王的女婿以东人希律在罗马共和国的支持下篡夺,进一步给了学者们反国王的依据。后来哈斯蒙尼—希律王朝自己也与罗马帝国产生了冲突,被罗马灭掉,第二圣殿被毁。学者派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成了犹太教内的主流。
掌握了教内权利的学者们,为了巩固学者的地位,制定了一系列反祭司制、反君主干预宗教的制度:
例如,把新皈依者皈依犹太教的方式,从获得祭司认定就能皈依,改为考试通过就能皈依。
例如,规定每个犹太教社区都必须建立学校,教授神学、数学和自然哲学,14岁之后必须要进入学校进行专门的学习,毕业后还要定期学习。
例如,会堂里要形成辩论的传统,别的宗教祷告前听布道,而犹太会堂里每个人必须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宗教概念进行辩论。
这些规定一开始是为了巩固学者的地位,但其中很多在现在看来是非常进步的理念。可惜的是这些超前的观念也让犹太教后来面临了灭顶之灾。
在巅峰期,犹太教使罗马帝国超过5%的人口都皈依了犹太教,而在萨珊波斯帝国超过8%的人口,主要是农耕的人口。
然而拉比犹太教主动摒弃了与各个领主君主交流,主要在自由民之间传播。而当君主们发现自己皈依犹太教不能走后门,也必须要通过考试,进入会堂里人们都在辩论也没人起身迎接自己,拉比犹太教自然对于君主失去了吸引力。
最终,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把犹太教列入打击对象。而波斯被伊斯兰教征服后,犹太教的状态也每况愈下。
为什么没有别的群体效仿犹太人的教育?380 赞同 · 13 评论回答
罗马帝国曾有五分之一人口皈依犹太教吗?39 赞同 · 4 评论回答
在拉比学者犹太教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迫害导致其人口基数难以扩大的中世纪,从4世纪以后到13世纪早期时期,正好是第二波铁器技术改进的时代。
这一时期因为犁的改进和耕牛的大量运用,在欧亚大陆广泛范围内,导致了耕地需要的劳动人数减少,而这个耕地劳动需要人口减少过程反而使女性被更优先的被排除出生产范围内,变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情况。
包括上面引用的一些内容里提到的观点,传统的一些类似统计学研究观点认为犹太教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受到迫害被禁止耕地、加上阅读文献需要的识字量,导致犹太教人口集中到城市手工业,于是犹太教没有经历这个耕地劳动需要人口减少使女性被更优先的被排除出生产范围外的过程,导致犹太教有更多的女性权利。
看起来以上提到的一些方面,例如:同时强调父母两系家族的义务而不是只强调父系家族、对女性同性恋和女性同性婚姻的非负面评价,这些情况似乎符合”女性权利没有经历中世纪时期的降低过程”这个描述。
上面提到过的安第斯地区男女平等的传统也被认为与类似的条件有关,因为土豆种植和储存的工作量特点导致安第斯地区男女、父母两系都具有相似的地位。而玛雅三重田的工作量特点则产生了女性劳动参与率相对较低的高度父权模式。
不过这个模型存在明显的统计问题,那就是其实际上其统计数据只考虑了西欧的情况。而在黎凡特、也门、北非、布哈拉、安达卢西亚、东欧地区,犹太教作为一个农业戒律为主的提倡农业的宗教,都保持了较高的农民比例,在中世纪的安达卢西亚和东欧,犹太教徒作为农民耕地的比例超过98%,而在以犹太手工业闻名的布哈拉周边,犹太教徒作为农民耕地的比例在18世纪以前受迫害升级也维持在80%以上,其中在黎凡特、东欧和北非犹太教徒以被剥夺自耕地的农奴为主,而在也门和安达卢西亚犹太教徒中还有相当比例的自耕农。而其中仅仅经常同时在安达卢西亚西欧南部的北西班牙活动的一些塞法迪系拉比受到周边影响,对女同性恋和跨性别者做出了更多负面评价,而也门、布哈拉、东欧地则以正面评价更多。
另外,在中世纪犁的改进和耕牛的大量运用以前,在希腊罗马等奴隶制地区女性的传统地位也较低,奴隶主贵族女性被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奴隶女性和奴隶男性共同被奴隶主任意处置,也很少有母系家族可以与父系家族并列的习惯。与同一时期犹太教地区的情况形成对比。
在考虑这些更多时间的统计数据以后,这里仍然可以给出一种多重环境决定论的解释,即迦南地区因为犁相对于古埃及希腊罗马的小幅度改进,导致其足以维持反奴隶的思潮并形成了犹太教占主流情况。后来拉比学者犹太教又明显提高了识字率,这进一步使犹太教农民不论是自耕农还是农奴都更加倾向于改进工具而不仅仅是增加耕作本身的人力投入,工具的改进程度维持在某一个区间时会随着耕地劳动需要人口减少产生使女性被更优先的被排除出生产范围的现象,但是在这个区间之上和之下时,则对女性的劳保动参与率没有明显影响,因为犹太教群体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往往快速通过这个区间,导致犹太教内女性权利较高。
不过把女性权利与对母系家族、女同性恋、跨性别者的具体评价联系起来等等,本身也是一些现代女性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发展出的观点。其角度与犹太教传统维持家庭伦理和传统传承稳定的经验逻辑是不相同的。
其作为一种客观的角度或许可以作为犹太教内在逻辑的补充,但在不应该用其简单替代犹太教传统的观点,因为其无法解释全部的方面。
更严谨的方式是将其作为一个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描述,描述环境和技术改进的背景如何在犹太教的文化传统连贯传承模式偶然形成的基础上提供了允许这种模式延续至今的环境。
不论从犹太教关于传统传承的逻辑来看,还是从可能影响犹太教发展的一些客观历史环境因素来看,犹太教都以独特的方式维持了一种在传承传统为前提的基础上能够更好适应新变化的模式,可以为现代社会解决传统破坏/社会解体的问题提供传统方案的参考。
或许必须走一遍类似犹太教的历史路径,才能有足够的历史积累实现这样的体系,或许这意味着必须皈依犹太教才行。
不过犹太教对本身平行传统的开放性可以支持其他的传统以相关建立关联的方式从犹太教中引入这些传统模式,并且基于历史上与其他七律道路的平行联系在犹太教中完整地保留了很多不同来源的传统,这些都可以为其他文化提供广泛的参考。
来自巴比伦塔木德的补选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