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时代的德国

图片[1]-马克斯·韦伯时代的德国-人文百科

儿童时代的韦伯羞怯多病,但智力早熟。青年时代博览群书,还能写出学术性的文章。他曾向老师的权威桃战,认为学校生活枯燥无味,他的同学们的那股学习兴趣毫无意义。韦伯十八岁时开始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这时他已经酷似其父了。

韦伯在海德堡大学的学习由于在施特拉斯堡军队中服役一年而中断。在施特拉斯堡,他和姨夫赫尔曼·鲍姆加通、姨母艾达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赫尔曼·鲍姆加通未能改变韦伯那种年轻人的因政治上勾心斗角而采取的自由主义。艾达与韦伯的母亲一样虔城,具有责任感和博爱主义的伟大胸怀,但她比韦伯的母亲能更有效地表现生活中的这些价值观。在思想和气质方面,鲍姆加通夫妇俩看起来要比韦伯父母融洽和谐得多。赫尔曼·鲍姆加通自己的空想主义以及他对妻子的真诚的尊重使韦伯懂得,现实中的成功不一定需要全部牺性良心和原则。鲍姆加通一家在知识方面尊重年轻的韦伯,在感情方面给他以温暖。可能由于这种支持,韦伯深受他们的影响。部分地由于这一原因,韦伯开始仿效他的亲属。

韦伯后来在理论上很注意支配人们行为的思想(或理想)对兴趣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在他的家庭中也有表现。他的父亲首先考虑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兴趣,而他的母亲和鲍姆加通一家则首先考虑他们的新教伦理思想。最后韦伯抛弃了那种如他父亲对待他母亲的非道德的态度和盛气凌人的行为。

1897年,韦伯的父母来海德堡看望他,这期间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小韦伯指责父亲野蛮地虐待母亲,并将他父亲赶出了门。大约一个月后,老韦伯便去世了。这场悲剧使韦伯感到内玖,因此以后多年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感到很大痛苦。1899年他在一个精神病院住了几个星期旅行或紧张的工作使他暂时解脱,但他却因此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尽管经过多次努力,但一直到1918年,韦伯才能够在维也纳大学坚持完成整个一个学期的工作。

韦伯那个时代,德国弥漫着复杂的社会和政治气氛,部分地是由于工业革命及其在经济结构方面产生的变革,在德国出现得比英国甚至比法国都晚。但是,在韦伯的青年时代和他学术生涯的初期,工业化以惊人的高速度发展着。英国是强大的工业化社会的典范,它具有全球性殖民主义的利益。很自然,德国的政治权力结构将竭力证明,德国也是一个世界强国。人们认为,德国的发展对阻止英国和俄国的文化和政治的统治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部分地因为资产阶级经济统治的强化和对外贸易方式的改变,贵族生活方式的经济基础正在迅速地受到侵蚀。因此,德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就具有这样的特点:经济结构及政治结构与社会价值体系之间明显地分裂开来。经济结构越来越受到工业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而文化价值体系和政治结构则仍然受传统的半封建社会价值观和官僚保守主义的支配。

在这种内部基本矛盾之上,又增添了政治领导者的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之所以可能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归之于政府和军队的复杂的科层制度,政府和军队当时受普鲁士保守主义和忠于职守精神的支配。在普鲁土管理制度以及军队和工业企业组织中,韦伯看出了科层制的很多特点(他还分析了这些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人格的荒谬而可笑的影响(这使他感到害怕)。从更抽象的层次上看,德国社会中新生的经济体系,价值体系以及政治结构之间的基本矛盾,为韦伯考察作为社会分层基础的阶级,地位和权力之间的区别提供了一幅真实的写照,这对韦伯许多历史方面的研究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知识分子的作用也很值得一提。大学的教授们享有很高的声望,工资收人又高,他们自然认为没有必要过度批评政治现状。这些学术权威们倾向于赞同该权力结构的政治思想,并且支持建立一个强盛统一和文化上占统治地位的德国这一目标。尽管有些学者仍然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他们对现状的普遍接受实际上就是支持那些积极参与政治的人们。当时有一些与大学没有正式关系的知识分子集团,在这些集团内有可能出现批评思想。一些对现实不满的知识分子,如大学里那些职位较低的人,并没有实际的政治影响,不能与有声望的大学教授们的政治影响相对抗。与法国的情祝不同,德国知识分子们的批评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韦伯对政治事务的兴趣由于他坚持知识的客观性而削弱。然而,在他的个人生活以及著作中,都有一种实际的政治压倒一切的强烈感觉。韦伯在短暂地参与基督教社会运动之后,成了民主政策的坚定的支持者。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他相信民主的政治制度可以促使强有力的政治领袖的出现,他们可以推动民族统一事业。美国政治中强有力的城市政治机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涂尔干和韦伯之间的基本差异,与两种对立的社会现实图景之间的区别是相吻合的。涂尔干的立场一般称为社会唯实论。也就是说,社会被看作是实际的,独立存在于属于该社会的人们,并按照其固有的原则起作用,这些原则不一定反映个人的有意识的意图。唯实论的观点在各种社会有机体论中都有表现。这些理论把社会比作生物有机体,因为这些有机体构成一种大于其个别部分总和的现实。

与此相反,韦伯的立场被称为唯名论的立场。唯名论坚决主张,只有每个人是客观实在,社会仅仅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社会结构的概念或其它形式的超越每个人及他们的行为和相互影响的社会事实被认为是没有经验根据的推测性的抽象。这种立场好象与个人主义的社会结构观念一致。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及功利主义者的个人主义就是一个例子。他们认为,社会及社会制度是每个人为了追求他们的利益而彼此达成契约性协定的结果。在这种观点看来,那种认为存在着统治社会而与组成社会之个人无关的普遍规律的想法纯粹是一种幻想。

但是韦伯的实质性的分析并没有反映出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立场。他承认广泛的历史趋势的动力及其对个人影响的重要性。最后的分析表明,韦伯关于历史趋势的所有一般论述是对个人行动或相互作用的趋势和模式的论述。韦伯的立场可称为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也就是说,社会科学唯一可采用的材料最后还是个人的行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