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1798年生于法国的蒙特彼利埃市,他是“实证哲学”的奠基人,社会学这个名字也是他起的。孔德的父亲是政府中的一名下层职员,他的家人均信奉罗马天主教并且热烈地支持君主制政体。早在青少年时代,孔德就与其家庭的信仰以及忠于保皇主义的政治传统决裂了。然而,与当时其它一些著名的法国知识分子(包括圣西门和涂尔干)一样,孔德提出要在社会上、在他所寻求建立的纪律中“唤起秩序”(秩序其实是各类保守主义的共通点)。
而正如我们下面将要看到的,他的实证哲学(在理论上)用新的精英取代了旧的王权。1814年,早熟的孔德被巴黎“综合技术学院”录取,这是法国的一个著名的科学教育中心。虽然他仅16岁,年纪尚轻,但是,在宗教和政治信仰上他已经与其家庭分道扬镳了。尽管“综合技术学院”所授的正式课程主要是技术方面的,但是,学校中的很多学生(包括孔德)以及一些教授们却极力倡导与拿破仑帝国和占统治地位的波旁皇族相对抗的思想与政治立场。(有趣的是,1816年全体学生均因奉行激进主义而被开除了。然而,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并不是本来的革命热情,而是起源于学生们对死板、陈腐的考试形式的一次抗议。)
对孔德以及欧洲其他早期社会学家发生了深刻影响的那些事件与思想并不是简单地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完全物合的。与他们的经历相反,事实证明,上一个世纪的政治、阶级和民族运动表明了贵族的衰落,帝国的扩张与收缩,工商业新富豪的兴起以及工人阶级的出现。被称作启蒙运动的强大的哲学思潮使上述方量得到加强。这些运动所造成的变化之大是难以估量的。它们一直发展到下一个世纪,引起了革命与反动,战争与和平,教义与知识。但是,欧洲的具体社会条件却在后来的秩序理论中打上了特殊的烙印。
18世纪,在英国,君主制已经受到正在兴起的商业权贵的钳制。这些人要求自由地进入竞争市场。然而,路易十五(1715一177)统治下的法国,却在与不列颠的战争中输掉了它的大部分殖民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法国丧失了其经济得以扩张的潜力。教会和贵族掌握着绝大部分土地,法国的投资者们为了获取利润只好被迫将钱借给皇室贵族。这样,路易十五靠借钱来获利,他使皇室的债务大大增长。
在这种财政濒于崩溃的情况下,路易十六于1774年登上王位。路易十六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财政危机疏远了他与商人们的关系,使得波旁王朝只能与贵族结成联盟。
很多贵族所拥有的只不过是一顶纸冠,即使那些富有的贵族也常常是:虽拥有大片土地却无现金。这样,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经济权力的中心迅速地转移到摆脱了幻想的资产阶级手中。
结果,路易和王后玛丽·安东尼达成了旧秩序的腐朽制度的象征。王室贵族及其情妇们挥霍无度的生活就成为一场革命运动兴起的原因。法国贵族们的行径激怒了大批移居外国的侨民,1789年夏,一部分巴黎人民愤怒地攻占了巴士底狱。在农村地区,革命是以被称作“大恐怖”的农民暴动的形式出现的。上述力量导致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路易十六和玛丽·安东尼达的阴魂相聚于断头台下。1793年夏天,雅各宾派(由于其成员常秘密地聚会于巴黎雅各宾修道院故名)执掌了国家政权。其信徒信仰一种根据功绩、美德来决定人的社会地位的“理性社会”,他们由声名狼藉的罗伯斯庇尔领导。
18世纪最后10年经历了雅各宾派恐布专政时期和拿破仑·波拿巴登上第一共和国执政宝座的时期,奥古斯特·孔德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生的。虽然孔德实际上正是在冲突的大风暴时期孕育于母体之中,但是他本人并未能目睹这一次革命。革命中的过火行为也使得法国许多知识分子感到震惊,这些人中包括圣西门。圣西门是孔德的上司并成了他的良师。了解了这些以及后来发生的-一些事件,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孔德一生都在寻求建立秩序。
在第一次革命后的余波时期,虽然孔德还只是个孩子,但是,他也目睹了19世纪法国统治的几乎是一场循环式的变迁。在他生活的年代里,国家的政治组织两度采取了具有通常民主结构的共和国形式,但都很短命,两度建立了拿破仑帝国,还有一个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1804年波拿巴举行加冕礼称帝。他通过征战而建立了帝国,一直到后来他从政治和军事的巅峰上跌落下来。1814年他被流放到厄尔巴岛。而后,1815年3月波拿巴发动政变重返巴黎享受了短暂的百日荣耀,最后于同年6月败北于比利时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第一帝国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在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君主复辟时期(1814一1818)。在这一时期,工业化发展迅速,一个崭露头角的工厂体系开始取代地方的小作坊。正在成长壮大的工人阶级开始建立初步的工会组织,并通过暴力活动抗议他们在生活中所受到的恶劣待遇。反动的波旁王朝的镇压活动激起了1848年的革命。
象往常一样,革命的队伍是由流浪街头的贫苦劳动者、心怀不满的工业家、金融家以及其他一些处于无权地位的资产阶级组成的。181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波拿巴的侄子拿破仑三世被选为总统。事实很快证明,他野心勃勃,靠着新富豪们强大的财政支持,路易·拿破仑发动了政变。与他叔叔所处的状况一样,路易·拿破仑保证要通过建筑在仁慈和必要的专制统治基础上的国家力量来促进社会繁荣,由此,他获益非浅。他授权国民议会重新起草宪法并自封为皇帝。由于处在混乱的年代里,他连连得逞。1852年,就在奥古所特·孔德逝世的前5年,拿破仑三世正式登上第二帝国的皇位。
在18世纪的思想流派中,我们不大可能发现孔德实证主义哲学的根源。在那个时代,知识界中十分盛行的运动是所谓启蒙运动。其思想包括:进步与理性主义、知识与科学、怀疑主义与经验主义。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试图将牛顿学说中的关于自然秩序具有规律性和可预见性的思想,与相信人性中固有的可完善性的观点以及对于社会秩序的乌托邦设想结合起来。
有一些以批判哲学而著称的启蒙思想家,包括孔德在内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这些人播下了政治革命的火种。例如,孟德斯鸠(1689—1755)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对自由而言,权力的分配是最根本的问题,因此,法的系统必须保证:国家或社会的某个有组织的部分都不至发展为暴政。卢梭(1712—1788)强调,人性既不是自私的也不是残酷的,法律之所以这样看待人性,乃因为它本身是专制政府退化的产物。他激烈地总结道:只有社会契约才可能使统治权力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之上。
对孔德发生较大影响的思想家并不是这些完全赞同采取革命行动实施社会契约的人。其中一是杜尔哥(路易十五的大臣之一),他认为,社会、文化及其物质表现(如艺术、科学、教育、工业)总是不断地朝着更高阶段发展。后来对孔德影响较大的是孔多赛,他发展了理性人的思想,这种理性人通过科技进步而不断完善。无论是杜尔哥还是康多赛特都预见到了未来的科学精英的强大作用。最后,由于受到苏格兰伦理学家亚当·斯密的启发,孔德开始将民族国家看作是一个市场。虽然孔德特别反对斯密关于自由放任主义的格言:“看不见的手”,但是,他却接受了斯密的关于具有发达劳动分工的工业模型会为社会带来利益的思想。
在孔德的知识生涯中,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事件是他与杰出的社会科学理论家昂利·圣西门的合作。就在拿破仑一世第二次退位后的第二年,孔德被学校开除,中断了在综合技术学院对心理学的研究。他再次回到巴黎,做了圣西门的秘书,开始了他们之间长达7年之久的合作。后来,因孔德斥责了他过去的老师,两人的关系恶化以至破裂。年轻的孔德对于学术上使人受制的传统做法一直不满,当时,他反对用圣西门的名字发表他的文章。或许更重要的原因是,孔德认为他的老师在实证科学尚未发展完善之前就过早地寻求对社会进行有秩序的、乌托邦式的改造。尽管如此,事实上,孔德老师的思想核心也仍然是孔德自已社会学思想的中心。
1813年,圣西门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个别的科学及其众多的单个的规律,会被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总的规律(这个观点后来被孔德抛弃了)。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将会成为一种新的精神变革之基础。一方面,圣西门要求将伦理学、政治学转变为实证科学,另一方面他也相信,通过在有钱的信徒中发展慈善事业,基督教也能减少日益发展的工业主义所带来的损害。他呼吁要完善宗教、要用科学来训练教士。
圣西门的著作中也包括“三阶段规律”的思想,在这里他试图探索令人信服的知识之历史。圣西门所提出的其它一些思想萌芽还包括:社会管理的必要性、有创造力的精英(包括实业家)之必要性以及对于不存在剥削的分层体系的肯定。这样,留给奥古斯特·孔德的任务就是使这些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和系统化。
孔德的略微冗长的《奥古斯特·孔德的实证哲学》(1896年版,这本书最初发表于1830一1842年)一书的开头部分,就是他的关于“人类发展规律”思想的再现。这个规律就是人类知识和智力朝着更高水平发展的规律。或者说,这种发展“要前后相继地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的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的或抽象的阶段;科学的或实证的阶段”。虽然,实证阶段标志着对社会学必须成为某种样子的一个设想,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知识它仍有某些发展潜力。
确实,孔德卷入了下述二者的斗争之中,一方面是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科学,另一方面是教会、形而上学哲学意识形态的力量。他对于特定的变迁中的社会环境有清楚的认识,他知道,对社会现象的解释会有截然不同的方式。他还试图广泛探索那些最主要的事件与思想,他认为,起初人们的解释表现为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而后表现为一种抽象的人格(是一种固定在一切生命体上的力量),最后表现为对自然规律的追求。因此,孔德的思想、观念很明显是应归入启蒙运动中的经验主义一方的。
孔德的关于知识的不成熟的理论也将人类思想的发展与相应的社会团结的形式联系起来。更确切地说,他认为在:下述几对概念间有历史的联系:(1)神学知识与造成内聚力的军事基础;(2)形而上学阶段与建立在法律系统之上的社会团结,(3)实证阶段与正在兴起的工业秩序。
在孔德看来,契约的最强大的力量将宗教教义与武装力量的权力联系在一个共同的政权之内。在这里十字架成为旗帜,军事首领寻求靠宗教权威来维持统治。在形而上学的解释和由国家认可的法律发展兴起的同时,一个契约便出现了。孔德相信,法律系统应被看作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因此,它对于统治的权力重新加以肯定。然而,孔德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充满信心,他认为,在实证阶段,科学与工业将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以仁慈为基础的普遍的秩序。
孔德也尝试研究关于科学知识的一种原始的进化理论。他对于科学的区分不过是一种分类学,包括:无生命的(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有生命的(理学与社会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如斯宾塞不能严格地将他作为一个工程师的训练与他的社会学完全区分开来、以及弗洛伊德的神经病学与精神分析理论不能完全分开一样,孔德也将生理学与社会学联在一起。在他的全部著作中关于前者的自然科学思想渗透到了后者之中。但是,在孔德看来,无论是人类,还是社会或知识,它们都通过前后相继的发展阶段而进化与发展。这一点特别适用于社会学,孔德认定社会学将发展为科学等级体系的顶峰。
孔德的研究也包括他首次(并且一再)尝试将社会学学科区分为两个主要的范畴。这些依次与社会进化的特性相对应。孔德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是秩序与进步的规律之产物,在社会的性质中规律也是很明显的。于是这门学科就被进一步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正是在这里面,我们可以找到后来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系统理论的根源。孔德用社会静力学代表人类社会本能秩序的理论。这种本能秩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个人、家庭与社会。
在讨论家庭与社会时,孔德提出了劳动有机分工的概念基础。与后来涂尔干的经典著作相比,孔德的尝试还是很肤浅的。尽管如此,孔德指出,虽然社会必须反映“就业的分配”,但是,家庭仍有一种自然的劳动分工,然而,除了角色与任务的专门化以外他还进一步认为,社会朝着一种自然的不平等发展。孔德在年龄的从属中(年长者居于年轻者之上),以及在指挥的才智、能力的等级体系中发现了这一点。他指出,特别是在政府管理的事务中,有些是合适的,有些则不然。
社会动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之自然进步的理论”。这种朝更为完善状态的发展是固有的,但是它却受到诸如:生活期待、人口增长,以及在三阶段中十分明显的理性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这样,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证科学发展的连续性,取决于形而上学和虚假知识的衰落,以及与它们相联系的社会组织(如前所述)的形式。
在孔德的学说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一个脱颖而出的、普遍的“社会秩序”概念。这种秩序的实质是“相互依存”:艺术、科学、社会制度都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随着对于社会生活规律的揭示,人类预见和控制的能力将不断完普。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以实证科学为动力而推动的一种完善的社会体系将结束产生于陈腐知识的历史上的人类对抗。
这种最终的体系并不是只局限于单一的民族国家。孔德认为,正在出现的、普遍的秩序是一个“伟大的过程”,它是以产生于欧洲文明杰出贡献的五大因素为基础的。法国将贡献出其政治的与哲学的智慧,英国是现实主义与功利主义,意大利是艺术的才能;西班牙是人的价值感,德国是理论概括能力。
孔德并不将其学说视为一种纯粹的理论体系。他认为,“思想统治着世界”,而知识的无政府状态是政治上无政府的先决条作。社会学的最终任务就是实现社会管理,应用关于依法行事的社会系统的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那个时代的新的精神将是一种仁慈慷慨的精神。在这种现世宗教的结构中,工业家将成为新秩序里的新的教士。但是他们所行的圣礼的内容将由实证社会学来揭示。
孔德的思想,在许多方面,与其说是一种系统的解释,不如说是关于人类、社会与科学之性质的一种假设的理论构架。他的著作并没有向我们提供检查和测验在他所赞同的实证科学中非常重要的那些观点的工具与方法。再者,20世纪的新实证主义者在关于应用社会学的问题上已经与孔德分道扬镳。但是,他们所做出的告诫正如孔德当年给圣西门提出的-一样。今天的“自然科学社会学家们”为社会病症所开的药方仍然是不成熟的,它也是对科学之必要分离原则的违反。然而,孔德所提出的一些社会生活的概念一直延续到当代社会。
孔德“三阶段规律”思想的重大缺陷在于它不符合社会学知识的标准。建立在社会知识基础上的理论需要经过以系统的历史方法为工具的检验。孔德并没有将他的知识发展的各阶段与相应时代的特殊事件及思想联系起来。而每当他描述这一规律时,总是满足于接受其表面合理性。孔德的很多思想都是保卫科学的一种争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以道德论战的形式出现的,与宗教传统力量和政治摇摆力量的争论。
此外,象一些后来的社会学家一样,孔德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来自物理学、生物学、力学以及其它的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思想。有趣的是:包括进化发展思想在内的社会有机体概念,并不是到了达尔文的著作时才出现的。然而,孔德的“见识”是以有机体的、自然的类比为基础的,而比喻并不能作为根据。
孔德的思想有着意识形态的含义。以西方世界的现代工业礼会作为我们的衡量标准,孔德的社会学只能被视为保守派思想之典范。然而,我们应该记住,在那个时代,孔德反对政治上的动荡,他把这种动荡归咎于腐败的贵族、军事帝国的建造者和激进民主主义的信仰者。相反,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社会上,他都要保留必需的等级制度观念,不过要使它适合于对正在兴起的工业秩序的设计。与过去相决裂,他将勋章授予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他将工业化视为实现社会整合的一种力量,对此他充满信心。其结果是,他对阶级系统所造成的分裂熟视无睹。这样,对孔德来说,实证科学的意义不只是知识的进化、发展。用政治术语说,它是实现一种更为完善的社会等级制度的基础。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