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尔斯将威泰墨的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假设运用到咨询领域,从而创建了“格式塔治疗”理论。精神科医生珀尔斯是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1934年为躲避纳粹的屠杀而逃往南非,并在那里创立了精神分析学会,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忠实拥护者。
然而1936年,世界精神分析学会发表的新理论“口腔的反抗”遭到弗洛伊德强烈的批判,使珀尔斯对弗洛伊德保守的学术态度感到非常失望,他毅然决定离开精神分析领城另寻他路。4年后,他发表了批判弗洛伊德的《自我,饥饿,侵路性》,也因此与精神分析学派彻底决裂。1950年,他移居美国,开始了格式塔治疗的研究。
如果说威泰墨的格式塔心理学反对的是将人的精神世界分解为小到不能再小的单位的构造主义*,那么珀尔斯的格式塔治疗反对的就是试图分析人的无意识的精神分析学派。另外,威泰墨将格式塔心理学局限于人的知觉经验,而珀尔斯将其扩大到思考、感情、身体感觉等各个领域中。
那么在格式塔治疗理论中格式塔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格式塔是指有机体所感知的自身的行为动机,如思考和感情、欲望和身体感觉,这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更为明确。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性及其动力“力比多”*(心理性发展),是一种与周边环境和具体行为无关的、纯粹的“欲望本身”。而珀尔斯认为格式塔是一种由环境中体现的“通过行为动机而感知的欲望”。肚子饿、口渴这种欲望本身并不是“格式塔”,“想吃饭”、“想喝水”的欲望才是。有机体只要分辨出自身的“格式塔”来源于何种动机,就可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将其解决。已被解决的“格式塔”会自然而然地从人们心里消失,有机体的其他需要又会衍生新的“格式塔”。
然而,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认清自身的“格式塔”,或者认清了,却无法从周边环境中找到解决的办法,那么人们的心理就会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未能解决的“格式塔”,成为人们心里的未解决课题(ufnished business),会妨碍其他“格式塔”的形成和解决。如此一来,可能使人陷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混乱的状态,产生精神障碍(异常心理学)。从格式塔治疗的角度来看,所谓健康人,就是每时每刻都清醒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付诸行动的人。
弗洛伊德强调过去的无意识,而珀尔斯强调此时此地(here andow),因为“格式塔”在此时此地形成和解决。很多人一边后悔昨天,一边担心明天,就是不肯活在今天。比起自己的内心,他们更在意别人的看法;人生的每一个重要的瞬间,他们都是在慌乱和不知所措中度过的。人们多倾听自己的内心,而不要只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即使是为他人着想的事情,也应该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愿望,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如果帮助别人不是出于自己真正的意愿,而仅仅是觉得别人可能想要,这种帮助可能会适得其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