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王小鲁:改革收入分配的五个抉择
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本周表示,下半年将抓紧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收入分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中国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收入分配模式,并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在一些重大...
陈纯:进步社群与政治德性
身份进步主义和自由主义在一点上不同:自由主义对于很多涉及社会正义的问题,其答案都是不确定的,开放的,这就为合理的分歧(reasonable disagreements)留下了充分了空间;但身份进步主义对于...
马国川:日本知识分子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期走上军国主义歧途,知识分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身处中国大转型时代,中国知识人是做'牛虻',还是为权力歌唱的'流莺'? 明治维新是一场宏大的社会变革,知识分子在其...
程映虹:中国知识分子的种族歧视论和民族自大症
'不要找印度人或非洲人做老婆' 我对儿子的主张向来是:你是自由人,你是社会人,咱俩彼此不干涉,各过各的。你爱谁是你的事,你需要我,我就帮助你,你不需要我躲远些。 谁知,我在新加坡,有一...
秦晖:两次启蒙的切换与“日本式自由主义”的影响
一、'个人自由'与'日本式自由主义':西儒何以对立? 一种流行说法认为:近代西方对中国的影响循着'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模式不断深化。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器物',戊戌维新和辛亥革...
任剑涛: 国家的怨恨性崛起与全球失序周雪光
(作者任剑涛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本文原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摘要: 一个国家实力陡增,并成功突破既定国际秩序且发挥出重大国际影响,是为国家崛起...
袁伟时:辛亥革命——历史观、革命幼稚病和社会转型
一、评判历史的首要标准是冷静客观与求实 凤凰网历史: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于近代中国历史而言,这似乎表现得特别明显,我们常常是先预设结论然后再进行推理论述,并且往往是批...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纵横谈
'五四'80周年前夕,友人小胡过访。陋室清茶,放言无忌。歧见新声,错杂纷陈。乍暖还寒之际,似可消愁解闷。录之如下,聊博高明一粲。 依据文献解读历史 胡:这几年,谈新文化运动的文章很多。今...
野夫:地主之殇——土改与毁家纪事
一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耻辱、羞愧、畏惧或者种种不堪,我都难以理解,父亲何以如此持久地回避提及他的父母兄姊。即使在他暮年的平淡岁月里,也始终保持着拒绝回忆的习惯而不像大多数老人那样...
资中筠谈全球新的转折点和中美关系
就全人类而言,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有文明史以来,人以他的智慧进行科学创新,不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以服务于自己的福祉。与此同时却制造出高效的毁灭自己的手段,同时破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