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特朗普的“家天下”:权力的私有化与美国的未来
一个世纪前,一位德国社会学家精准地解释了这位总统如何看待世界。 唐纳德·特朗普究竟在做什么?自上任以来,他通过任命缺乏胜任能力和合适性格的人担任政府要职,削弱了行政部门的效能。他的...
杨奎松推荐历史系推荐阅读书目
历史系本科生推荐阅读书目: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 吴思:《潜规则》和《血酬定律》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五...
哈耶克:我为什么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
自古到今,自由的真诚朋友可以说寥寥无几,而且自由所获得的成功也始终是少数者努力的结果:他们之所以胜出,其原因乃是他们一直与其他辅助者相联合,尽管这些辅助者的目标常常与自由人士本身的...
张千帆:英国为何“无宪法有宪政”——从《大宪章》谈起
(编辑说明:宪政是政治现代性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世界范围一如在中国都是如此。而作为现代宪政的发端与最重要的范式的英国,是如何“无宪法却成功地落实了宪政“,这个问题长久地吸引着世...
刘瑜:如何到达丹麦?——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中文版序言
1《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如何到达丹麦?当然,在这里,'丹麦'不是特指丹麦这个国家,而是指一种美好如童话般的状态。具体到政治上,就是一个国家有法治、又民主,政府还高效...
反思纳粹罪责:德国历史学家如何放弃道德责任,成为通向纳粹道路的垫脚石?
在反思德国二战罪责的问题上,沃格林、雅斯贝尔斯、阿伦特在内的一些杰出德裔思想家都指出,审视个体罪责,而不是将罪责抽象化为'德国人的罪',才是重建德国的根本前提。 沿着这个思路,本文想...
秦晖对话刘仲敬:如何摆脱大共同体至上的路径依赖?
古代中国是文治和德化的机器? 刘仲敬:我现在有一个看法,中国和西方所谓“国家”,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真正的国家是西欧封建体到绝对君主这种所谓的民族国家前提,或者新民族国。在我看来...
何与怀:“为甚么要杀我?!”——纪念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王申酉
一 1977年4月27日,上海郊区的刑场上,一名年轻的文弱书生被执行枪决。 他名叫王申酉,当时默默无名;而今天,在十四亿中国人当中,知道这个名字的人,也太少太少了。 王申酉生于一个工人家庭。...
许纪霖:虚无时代的“任性牺牲”——汪精卫
【摘要】汪精卫,在中国历史当中被认为是与秦桧、石敬瑭齐名的大汉奸,然而,就在一百年前,这个名字却是国人心目中的不世英雄,以身刺杀摄政王未遂,在 死囚牢中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许成钢回忆导师科尔奈:学者最重要的贡献是出思想,而不是出论文
本文作者为经济学家许成钢,科尔奈为著名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2021年10月18日去世,享年93岁。该文是许成钢以学生角度撰写的一篇纪念导师的文章,节选自《比较》,特此分享,以供阅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