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夫人(息妫)的生平与后世评价

息夫人生平

左传记载

庄公十年:

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庄公十四年:

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庄公二十八年:

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御人以告子元,子元曰,妇人不忘袭雠,我反忘之。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入于桔柣之门,子元,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为旆,斗班,王孙游,王孙喜殿,众车入自纯门,及逵市,县门不发,楚言而出,子元曰,郑有人焉,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

庄公三十年:

楚公子元归自伐郑,而处王宫,斗射,师谏,则执而梏之。秋,申公斗班杀子元,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整个故事是这样的:

息妫和姐姐蔡妫在公元前684年(陈宣公九年、楚文王六年)六月分别出嫁到息国和蔡国。由于陈国和息国并不接壤,需要途经蔡国,蔡哀侯以她是妻子妹妹的名义停止息妫的队伍,强占息妫。息侯听说后,非常生气,但因本国势小力弱,便派人对楚文王说:“请您假装攻打我国,因为我和蔡侯是连襟的关系,他必会帮我,这样您就有理由攻打蔡国了。”楚文王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在九月份发兵进攻蔡国,并在“莘”大败蔡军,蔡哀侯也被俘虏。

到了公元前680年(楚文王十年),蔡哀侯仍对四年前被息国欺骗,而遭到俘虏的事情感到愤恨,于是就向楚文王称赞息妫的美貌。楚文王听后非常心动,便以前去赴宴的名义一举灭掉息国,息妫也被带到楚国。

息妫到楚国后,虽然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却是一直闷闷不乐,也不愿主动说话,楚文王问是什么原因,她回答说:“我身为女子,却嫁了两任丈夫,既然不能死,那又有什么好说的呢?”楚文王知道她是伤感息国的灭亡,为了取悦息妫的欢心,便以蔡哀侯从中挑拨为由,在当年秋天进攻蔡国,蔡哀侯再次被俘,最终客死楚国。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十五年),楚文王打败黄国,在班师回国的途中得病,随后于六月份去世。君位由他和息妫所生的长子艰继位,是为堵敖。

楚堵敖想杀死息夫人的次子恽。恽逃到随国,然后勾结随国将楚堵敖杀死。恽继承了他的位置,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楚成王。楚成王幼年初立,朝政多由叔叔,也就是文王的弟弟,时任令尹的子元所掌握。

公元前666年(楚成王六年),子元为了引诱寡居的息妫出轨,便在她居住的宫殿旁边跳一种叫做“万”的舞蹈。息妫听到后,便哭着说:“先王(指楚文王)要人跳这种舞,是用作习战争演练。现如今您不用这种方法来进攻仇敌,却要用在我这个未亡人旁边,这难道不是件奇怪的事情吗?”子元知道后,感叹道:“一个妇道人家都知道要打击仇敌,我反而忘记了。”于是在当年秋天率军攻打郑国。

公元前664年(楚成王八年),子元出征郑国回来后,就强行和息妫住到一起,还将劝阻他的大臣鬬射师(即鬬廉)抓了起来。而在这年秋天,申公鬬班发动政变杀死了子元,他的父亲鬬谷於菟(字子文)获得了令尹之位。

列女传记载

夫人者,息君之夫人也。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君子谓夫人说于行善,故序之于诗。夫义动君子,利动小人。息君夫人不为利动矣。《诗》云:“德音莫违,及尔同死。”此之谓也。

颂曰:楚虏息君,纳其适妃,夫人持固,弥久不衰,作诗同穴,思故忘新,遂死不顾,列于贞贤。

明显的,列女传把这个复杂的全员恶人的故事给简化了和道德化了。但是这个故事应该不是凭空编造,而是有来源。

息夫人人称桃花夫人,据说葬于息,留下桃花夫人庙,唐宋诗人多有描写。那么桃花夫人庙及相关传说应该是写作列女传之前就有。列女传的说法来自民间传说。

后世评价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王士禛的评价是:

益都孙文定公咏《息夫人》云:“无言空有恨,儿女粲成行。”谐语令人颐解。杜牧之:“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则正言以大义责之。王摩诘:“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语。”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

清代人赵翼评价这首诗:

杜牧之作诗,恐流于平弱,故措辞必拗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语,无一平正者,方岳《深雪偶谈》所谓“好为议论,大概出奇立异,以自见其长”也。如《赤壁》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题四皓庙》云:“南军不袒北军袒,四老安刘是灭刘。”《题乌江亭》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卷土歌来未可知。”此皆不度时势,徒作异论,以炫人耳,其实非确论也。唯《桃花夫人庙》……以绿珠之死,形息夫人之不死,高下自见,而词语蕴藉,不陡露讥讪,尤得风人之旨耳。

王士禛轻佻,赵翼见识不足,杜牧评价四老安刘是灭刘、卷土重来未可知都属高论。评息夫人也不是表面上的评息夫人,以其政治抱负应是评论政事。息亡源于息弱,绿珠之死源于石崇完蛋。

邓汉仪《题息夫人庙》

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邓汉仪早年从海宁举人查继佐(字伊璜)习举业,明末加入复社,曾参与虎丘大会,为社中的青年才俊。顺治元年(1644)为避身远祸,举家迁居泰州,放弃博士弟子员的身份,从此绝意仕进。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不第,以年老授中书舍人。关于征召博学鸿词科,百度百科(由于写一篇文章枝蔓出很多细节,如果将来我专门写邓汉仪的话再做考证吧)是这么写的:

康熙为了网罗名士,显示对人才的渴慕和恩宠,下诏特开博学鸿词科。这次征辟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汉族文人又一次面临进退抉择。与易代之初不同的是,此时人们基本习惯了变服剃发后的生活,反清情绪也没有先前那么强烈,文人的用世之心也渐渐死灰复燃,所以一时名士巨公竟有弹冠之意。也有一些明代遗民保持操守,拒不赴试,如李颙、顾炎武辈。邓汉仪诗名远播,自然在被荐举之列,荐举人为刑部郎中谭弘宪,品目云:“夙娴诗赋,蕴藉宏深。”邓汉仪被荐举后以养亲固辞,府司、亲友劝行甚力,不得已偕孙枝蔚买舟北行。到北京后又多次借口告免,终未获准。康熙十八年四月,考试在太和殿体仁阁进行,邓汉仪毕卷早出最早。当时规定赋必用四六句方为中式,而他故意不用,因此未被录取,这个结果也正是邓汉仪所希望的。但康熙为示恩庞,命部院会议择年老的才学名望者赐内阁中书舍人衔,虽为虚衔但亦极其荣耀。邓汉仪又在其列,同时加衔的还有傅山、杜越、孙枝蔚、王嗣槐等数人。其后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冯溥欲奏留与修《明史》,邓汉仪固辞,曰:“我辈年高学浅,家有老亲,恨不旦夕驱车疾返,岂能喔咿嗫嚅于翰院诸公下乎?使我实有雄飞之志,久已闭门磨砻,当场逞雄角胜,一展平生长耳,何至日饮酒与诸故人游,以潦草应试耶?行矣南归,勿复以我为念。”返乡后蛰居田园,徜徉吟咏,续选《诗观》三集。王士禛极高其行,在《送邓孝威授正字归海陵再示豹人》诗里将邓汉仪、孙枝蔚比作秦汉之间的商山四皓,诗云:“当年绮里季,曾友夏黄公。共咏紫芝曲,俱栖岩穴中。鬓眉惊汉帝,羽翼缅高风。一出还归隐,白云商洛东。”

邓汉仪这首诗如果是写他自己,那么是自嘲,如果是写他同辈人,则不失温柔敦厚的谅解之意。这首诗不针对息夫人,读者应该理解。

《红楼梦》第120回对这首诗的引用颇有争议,你让蔡元培这些排满派看来当然是作者表达的是遗民思想。但是如果这第120回是高鹗之类写的,则没有那么复杂,只能说明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

王维《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诗说起来也不是字面那么简单。

唐朝孟綮《本事诗》记载:唐玄宗的哥哥宁王李宪,夺取了卖饼人的妻子。一天,李宪宴客,把卖饼人召进府,女子见了丈夫,凄然泪下,王维当场写了此首咏史诗。

后事诗评皆从此说,但我却甚为怀疑。因为王维在安史之乱中接受伪职,他可能是以此诗为自己辩解。至于是不是,可以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入手,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不知道是否有准确的考证。

另外,可以对比的是李冶(李季兰)的《陷贼后寄故夫》“日日青山上,何曾见故夫。古诗浑漫语,教妾采蘼芜。鼙鼓喧城下,旌旗拂座隅。苍黄未得死,不是惜微躯。”这首诗被唐德宗认为是嘲讽自己跑路太快,于是被唐德宗乱棍打死。

宋之问《息夫人》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猜测这首诗也是有写作背景的。我搜了一下,无人考据。

施肩吾《经桃花夫人庙》

谁能枉驾入荒榛,随例形相土木身。

不及连山种桃树,花开犹得识夫人。

这首写桃花夫人庙的土木形象远不如山上的桃花更有纪念意义。

徐照《题桃花夫人庙》

一树桃花发,桃花即是君。空祠临野水,何处觅行云。

事迹樵人说,炉香过客焚。雨添碑上藓,难读古时文。

这位宋朝诗人老老实实描写了他看到的景象。

罗隐《息夫人庙》

百雉摧残连野青,庙门犹见昔朝廷。

一生虽抱楚王恨,千载终为息地灵。

罗隐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残破但享千年香火保佑息地。

袁枚《息夫人庙》

千载香烟谁供奉,三年涕泪妾分明。

神巫解得夫人意,箫鼓还须哑乐迎。

到了清代,桃花夫人庙仍有供奉。但袁枚的另一首:“人生一死谈何易,看得分明胜丈夫;犹记息姬归楚日,下楼还要侍儿扶。”拿绿珠嘲讽息夫人,林正三《诗学概要》评价:“则尖刻漓薄之至,直乡曲之儇子也。盖有失温柔敦厚之诗旨也。”此论甚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